有效活用閱讀資料

黃 惇 勝 撰文
2022-08-01

 拜科技之賜,現代多數人幾乎天天都在看電腦、網路、手機、社群、臉書或電視等,看了之後少數人可能會存檔或做筆記,多數人可能就將心得完全放諸大腦這個記憶體了!問題是到底獲得多少有用知識?對人生感悟或問題解決有何幫助?

 首先來看閱讀、觀看後僅靠大腦記憶的人,在大腦儲存的資料會越來越多,img-01而且隨著時間的拉長相關意涵也會越來越淡化模糊;雖然總有些印象會依稀記得,但一般而言這些不是親身體驗的東西終究是忘的多、記的少。其結果若想從大腦記憶體中獲得一些啟示或靈感,不是不可能,但只能說可遇不可求了!

 再來看閱讀後存檔的人,顯然可以輔助大腦長期記憶能力的不足。但不管哪一種存檔,都只能做到資料的複製,不可能紀錄閱讀心得;而且儲存資料的種類及數量也會越來越多,事後在茫茫資料大海中要找到一些相關資料還真不容易!因此,資料的分類、編碼、關鍵字及檢索等檔案管理就成為重要課題。

 進一步來看有做筆記的人,不管是手寫或數位方式,其特色是相當程度地把閱讀的資料濃縮、整理、統合或簡單分析後紀錄,把從別人處閱讀的陌生資料轉換成自己熟悉的觀念,這對未來資料的反芻、回饋、活用等自然會增加靈活度;其缺點是做筆記也要花時間,而且基本上仍有資料累積、檢索等問題,特別是條列式或流水記錄式的筆記更是如此。

覺知間距相安無事

 不管是存檔、筆記或僅憑大腦記憶的方式,關鍵在於當你碰到重大抉擇或面臨困境時,如何活用這些閱讀過的資料?擷取、統合及連結是三個重要法寶。首先要根據主題有效擷取相關資料,這就檢索效率而言大腦記憶不如存檔,存檔不如筆記;但不管是哪一種擷取,其取材瞬間仍依賴主題與所閱讀資料之相關性及其連想等創造性的直覺作用,此又與腦功能及過去資料的閱讀精度有關了。

 當主題下的關鍵資料被擷取後,接下來就是資料的統合與連結,這是一種基本上先非線型後線型、必要時兩者同步或交叉運用的思路,重點在於不能單靠大腦的內部思維運作。你可以利用A型筆記簿在頁面正上方書寫主題名稱、右下角標明時地與資料源後,將單元觀念標籤化,並隨思考在筆記簿上自由移動或激盪,再將統合、連結結果製作成主題世界的判斷或策略地圖,做為當前問題解決或困境克服的行動指針,也可以做為未來類似事件的持續改善與發想參考。

 要言之,日常問題解決或困境克服不能沒有過去閱讀資料的擷取,但同樣重要的是要針對所擷取關鍵資料進行適當的統合與連結,唯其如此才能做到閱讀資料的活用,也才能不斷創造滾進或所謂知識複利的問題解決效果。

Related Images: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