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種思想的KJ法

黃 惇 勝  撰文
2019-12-02

 KJ法是一種技法,也是一種思想。所謂思想除KJ法本身外,換言之除創造、創造性問題解決、定性資料處理、意見溝通、及團隊參與(黃惇勝,1995) 的思想外,尚且觸及生命問題。本文摘述KJ法創始人川喜田二郎(1920-2009)在《KJ法》(1986)專書中對此一議題的申論。

 「生存」的問題非僅生物學上的生命維持概念,即將生命從世界外的立場看自我位置;必須認清這種世界認知不過是一個姿勢、觀點、與假定性的方便。所謂「生存」,首先最重要的是超越了只有狹隘認知的實踐問題。這並非不要或輕蔑認知,而是訴求也涵蓋認知並有更根本性的「行為」。這當然意味不是世界外、而是世界內的立場。傳統上世界外思想並非原原本本連結認知與實踐,無法逼近「生存」的問題核心。

 「生存」一事本來就有保守與創造兩面。此兩面既對立又相輔相成,因此本來就有矛盾糾葛。當保守面強時矛盾糾葛就少;當創造面強時行為就更像行為,這種行為就是典型的創造行為,就是一個問題解決。特別是直球對決未知問題狀況時,所謂創造行為的性格就強;越是創造行為矛盾糾葛就越深。

 此矛盾糾葛有生產性與無生產性的糾葛,其決定權掌握在是否踏襲問題解決的正道上;這個正道非僅口頭說說,其已具體化者除KJ法思想外無它。這是為什麼要技術性的實踐、跨過生產性的矛盾糾葛體驗才能夠進入「已瞭解」的領域。強調「從技術到思想」、不執意斷絕技術與思想,這才是KJ法思想的重要本質。

 要跨越創造糾葛的本質、進而認定「生存」的本質,必須有生命的燃燒,認定此世界觀與透過資訊處理機械完全取而代之想法的世界觀迥然不同。後者創造行為的主體是個人,KJ法的思想則包括個人、集團與組織。其關鍵在主體性發揮的「場」之有無,而非個人的加總。

 KJ法由混沌邁向本然以如下的方式展開:1.創造要避免跟隨一人的喜好;2.關係人口爭無論贊成或反對在發展軌跡上燃燒生命;3.在共同場合藉此生命的燃燒形成關係人的連帶。以上程序具有不分國境、性別、學歷差別的普遍性及依不同狀況所謂「一期一會」的獨自性。

 KJ法的思想可謂連人本主義也談不上,由此上場的創造主體除人類外,尚且包括動物、多分植物等。而且其主體也沒有必要限定在以個別為中心,在見解上也許可以將地球上的生物全體社會視為一個主體。生物想遺傳自我子孫、人們抱持歸屬意識有時不惜自我犧牲為家族、公司、國家而奉獻,可知並非只有「自我」才是唯一的實體。

 以現代化為名所產生的文明社會存在了所謂管理社會化的病因。為防止文明的動脈硬化,除了創造性的參與社會化或許別無它途。必須平衡一下由上到下,開拓由下到上之道或加以補強,這意味讓混沌發聲往本然之道前進。從各種各樣的現實取材,並讓它們發聲達成判斷;或者讓各種各樣的人們說出意見形成合意;這些都是與讓混沌發聲往本然之道具有相同本質的作法。

 最後,為創行參與社會,必須肉體化這個思想。它的具體作為並非僅限於KJ法,而是以推廣KJ法為目標的文化創舉、編成。要思想肉體化,其前提就是具備KJ法思想。

Related Imag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