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驚嘆感
黃 惇 勝 撰文
2023-05-02
日常生活若能平安健康就是福。但或許有人身在福中不知福,反而感到平淡、無聊甚至悶悶不樂了!再不然就覺得窮忙、無奇、不知為何辛苦了!然而若有機會到國外旅遊,面對新奇風光發出內心讚嘆,就會精神抖擻、負面消極思維一掃而空了!這就是「驚嘆感」效應。
這種眾人都有的體驗,最近透過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Dacher Keltner教授等人的研究甚至實驗,居然發掘出它的解憂、愉悅、心靈洗滌、正向情緒、抗壓、提升生活品質等多元結構化功能,而且還可靈活應用到生活中並加以訓練,甚至具體提案建議包括先看小再看大東西、玩地理藏寶遊戲、注意社區獨特細節、夜間目睹星空或走白天老路、美食慢跑及坐車到終站步行回家 (張方毓編譯,2023)。
其實我們還可以列舉更多的方式來營造驚嘆感,譬如可以透過情報卡片化統合眾多紛歧意見或極端矛盾觀點,獲得大家驚嘆的結論。關鍵在於能否求變求新!所謂求變是一種覺察、方式或過程,包括角度、方法或流程的變更;求新則是一種結果的變更或目的的達成,只有新才能擺脫日常為生活維持的倦怠感,並帶來邁向成長的喜悅感。問題是如何求變求新?底下提出三個方向。
首先是無中生有。原來沒有的東西把它變有了!像在庭院播種,原來只是一顆看來沒有生命的種子,慢慢地讓它發芽了!長高了!開花了!結果了!播種的人也驚喜了!其他像有的人在出版社出新書了!在期刊、報紙、網路、臉書或部落格發表新評論、文章、影片、照片了!或者有人娶媳婦了!抱金孫了!都是一種無中生有的創造模式,會帶來內心的驚嘆感!
其次若不能無中生有,就設法有中生新。把原來的事物變新奇!也就是一般所謂的創新。像老舊房子改建翻新了!家裡重新裝潢布置得美輪美奐了!家庭溝通方式、孩子教養方法優化了!作息運動出遊活動時間調整改善了!電腦手機操作技術改進了!或者投資理財門道開竅了!對人熱情大方了!親朋好友看到新氣象都讚美了!讓你也驚歎:咦!怎麼最近感覺不一樣?
最後若一時不能無中生有或有中生新,還可以溫故知新。把原來已經熟悉的知識、習慣、人事等,進一步加以溫習、回味,譬如再看看書房的舊書、記事簿,到社區大學或私塾再當學生,看看多年不見的老同學、老朋友等,透過不同時空條件的激盪,也會帶來未曾有過的發現,讓你不知不覺中發出驚嘆聲:哇!我怎麼以前都沒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