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掃墓

黃 惇 勝 撰文
2012-05-01

 「別佇立在我的墳前哭泣;我不在那裡,我沒有長眠。我是千陣吹風、金澄稻穗上的陽光、溫柔的秋雨…、繞飛中迅捷仰衝的恬靜之鳥、夜晚閃爍的微星。別佇立在我的墳前哭號;我不在那裡,我沒有死。」我欣賞「千風 (a thousand winds)」詩詞內容的意境,也欣賞作者「回歸自然」的生命觀。

 今年清明節我回故鄉掃墓,並沒有看到親人在墳前哭泣或哭號。只看到大家默默地在墳前的迷你廣場上擺放潤餅、白煮蛋、水果、鮮花、金銀紙等,持香禮拜土地公、往生祖先、燒金銀紙、奠酒。最後在墳上用小石子壓著五色長條紙、擲蛋殼;我不解其意,兄長卻說:這就是「墓厝」的重新整修、翻新及裝潢啊!我欣賞這種「亡者住墓」觀念下的家族掃墓習俗,也欣賞這種「常在我心」的生命觀。

 相對於墓園掃墓,寶塔式的「掃墓」又是另一種體驗。同樣地我也沒看到親人或其他掃墓人在靈骨塔內哭泣或哭號,我看到的仍是肅穆的神情;除了各自在共用的長桌上擺置供品、持香祈求地藏王菩薩、禮拜土地公外,最大的特色就是超渡往生親人的誦經法會了。我也欣賞這種「亡者宿塔」觀念下的集體掃墓習俗,也欣賞這種「超渡往生」的生命觀。

 從「千風」詩詞到掃墓習俗,基本上所詮釋的都是「亡者沒死」。但表達的方式卻有不同,「千風」重結果,「墓厝」重維繫,「超渡」則重轉換,三種方式剛好構成了維持-轉換-結果的生命循環系統。而當這個系統長期間N次地不斷流轉之後,這世上的任何萬物,包括人物、動物、植物、微生物、無生物等,還真有可能都是我們過去所依依不捨的往生親人轉化的結果呢!

 明白了這個道理,在我們有生之年,越是能夠善待這世上的任何萬物,就越發能夠心安理得。 

 

Related Imag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