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究自我承擔自求多福
黃 惇 勝 撰文
2023-06-01
這世界原本是沒有「我」的,包括小我、大我或兩者之間的中我;因為以人類為主的動物心存「我相」才有我。有了我以後就會有思考與經驗活動,也才有問題的發現與解決。
問題發現緣自思考層次,若無思考即無問題可言。問題解決則是一種思考與經驗層次以及兩者之間反覆推敲運行的過程,具體而言就是判斷與決行;判斷包括問題、現狀及原因的綜合考量,決行包括決斷與行動;決定展開行動後又包括計劃、對策與步驟化 (川喜田二郎,《KJ法》,1986)。
進一步而言,任何問題的形成不論自動發生或人為發現必然有其背景原因,由此就形成了問題的因果關係。除非有人修行到家能夠破「有」,否則就是「有因必有果、有果必有因」了!所以要解決問題,先要透過問題發現、提起、探檢及事實確認找到因果關係的「果」,再透過綜合判斷找到因果關係的「因」,最後才針對原因與計畫提出對策。
無論是小我、大我或兩者之間眾多的中我,對我而言當問題發生或被發現時,就是一種負向果報。面對此種果報可以爭取外援或外助減輕殺傷力;但外援、外助具生滅性,而且操之在人有窮盡之時。所以在尚有我識之際,終究必須坦然面對自我承擔,其極致就是「忍辱」了!而所謂承擔也意味上述因果關係的進一步探索,由此就可能掌握到果報原因。
負向果報原因的掌握及對策提出,就是邁向問題解決之路了!當然對策也可以爭取外援或外助,但這種外援、外助仍具生滅性,而且也操之在人有窮盡之時。所以在尚有我識可以掌握因果關係提出對策之際,終究必須善用方法自求多福,其態勢就是「精進」了!當然求福也有其限界,所以只能盡心盡力。
法國哲學家笛卡爾(Rene’Descartes,1596-1660)有句名言即「我思故我在」,此與前述我相故我思頗有異曲同工之妙!當你為「我」思索努力又難免遭遇問題時,勿忘終究自我承擔、自求多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