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的風險管理

黃 惇 勝 撰文
2016-07-29

 日常生活可以說隨時隨地充滿風險。這些風險存在的認知就是風險意識;而透過適當的方式預防風險或把風險、災害降到最低,就是風險管理了。  

 我認為生活風險管理的第一步是,做任何事情必須有所選擇,因此不要隨便做決定,所謂貨比三家不吃虧是也;怎麼比?很簡單,兩利相權取其重,兩害相權取其輕,有利有害則權衡利害、追求比較利益。

 第二步是,不要忘記上述選擇背後所潛藏的風險,因為任何決定都有它的優缺點,任何選擇所隱含的缺點就是可能的風險。因此必須針對缺點本身及其可能發生的原因了然於胸,並預擬對策,以防萬一。

 第三步是,要知道任何災害或問題的發生都有它的形成過程,因此我們必須發揮想像力,把事情的頭尾拉成一條線,針對這條線設定管制點,在關鍵時刻注意事情的發展,並做必要調整及防止重大問題的發生。 

 第四步是,必須認清人有限界,有些災害的變數是無法完全掌控的,是防不勝防的。因此在上述的基礎之下,仍必須有最壞的打算;這個打算就是內心必須有危機一旦發生的應變機制,讓事件發生時從容不迫的對應。

 以上四個步驟或許是老生常談。但多一份防範,就少一份災害。特別當我們面對多變的環境、非理性的隨機侵犯、而對所屬組織的維安又感到沒信心時,不妨參考這四步驟,自求多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