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知道的寧靖王廟

黃 惇 勝  撰文
2020-08-03

 全台唯一的國家三級古國家三級古蹟寧靖王廟蹟寧靖王廟已有300多年歷史,史書記載了大眾所熟知的王及其五妃的忠義故事。但對於1663年王46歲自福建到台灣監軍以後,在竹滬墾拓田園數十甲,1683年王66歲殉國前分其田賞佃人、捨寢宮與一元子園捐為佛寺(引自維基百科)的細節,乃至建廟後的活動等著墨甚少。因我出身竹滬(今高雄市路竹區),19歲前長住於此,之後雖浪跡海內外也偶爾回故里省親、祭祖與拜廟,特就印象中的寧靖王廟相關事跡略述其中一二。

 小時候的寧靖王廟相當古樸,村裡孩童常到右側廂房讀書,一來清淨、二來照明,因彼時家庭兼用油燈、電燈還未普及。約十多年前才改建成目前看起來富麗堂皇的樣子,其格局仍維持三合院式,廟內正殿供奉寧靖王,右殿供奉五妃。國家三級古蹟寧靖王廟寧靖王廟與其右側的太子爺廟前共同形成一個頗為廣大的廟埕(場),其範圍之大即使香火鼎盛的三峽祖師廟、萬華龍山寺、關渡宮等都望塵莫及。廟前曾有兩棵老榕樹,一顆葉深而寬,一棵葉淺而狹(史記寧靖王喜種榕樹);樹根周遭都用矮磚牆圍成大圓環,夏日村民喜坐上乘涼;惜因樹齡不敵颱風,後來兩棵大樹都被剷除了!。

 廟埕按月於25日舉行「饗兵」(王歷任將軍、監軍)祭拜,是日黃昏時刻村婦們會準備豐盛飯食,挑擔前往拜拜,供品成排擺在廟埕上,大概供桌不足或買不起!所謂豐盛其實就是番薯籤變成白米飯、有魚有肉!所以村民都很盼望這一天。每年農曆7月普渡、9月25日老祖(村民對寧靖王的尊稱)誕辰的皮影戲、布袋戲或歌仔戲表演也都在廟埕舉行。此外多年一次的做(建)醮(家家戶戶一個月內要豎燈篙、卸燈篙)、廟會時的宋江隊表演、弄(舞)獅、踏曲(踩高蹺)、繞境進香(從竹滬到寧靖王在台南的府邸車程約40分鐘,步行則更久;鄭成功神轎及在地信眾會在台南郊外迎接王神轎及隨眾)等,人潮也會把廟珵擠得水洩不通。

國家三級古蹟寧靖王廟寧靖王神像 國家三級古蹟寧靖王廟右殿供奉的五妃神像 國家三級古蹟寧靖王廟右側的太子廟

 廟左側隔著馬路的一元園,在我小時候就興建,那時始終不解為何稱為一元園,直到最近看了史書才知道「一元子」就是寧靖王的外號!該園上方的竹滬國小進校門正中央不遠處,原有一顆非常高大的榕樹,據云樹齡300多年,竹滬國小校門 國家三級古蹟寧靖王廟左側的一元園係寧靖王在竹滬屯田時所種,相傳海邊(竹滬西邊是頂寮、中寮、下寮,靠海)出海漁民均以該樹為航行指針。但在某傍晚(我步行繞大樹三圈返回鄰近的家途中),突然轟的一聲巨響倒塌了。後來據說出海漁民迷航了!另傳說大樹倒塌瞬間有人看到一匹白馬從樹中飛向天空!。至於網路流傳的寧靖王廟大蟒蛇,小時候也曾聽長輩轉述,蟒蛇年高靈犀,不會傷人,爬行時還會發出鈴鐺聲響呢!

 值得一提的是寧靖王在竹滬的屯田範圍,照說應涵蓋竹滬到湖內區大湖沿路兩旁的旱園區,到路竹區蔡文、頂寮、中寮沿路兩旁及到茄萣區海埔沿路兩旁與到永安區新厝仔沿路兩旁的水田(少部分旱園)區。但我推測仍以竹滬到大湖一帶的旱園區為主,因為寧靖王廟與寧靖王墓均坐落於此區域內,而且在我小時候就只有竹滬到大湖這一段路仍維持短草叢生的土牛車路,其餘的海埔與新厝仔路段所謂海線及蔡文、頂寮、中寮路段直通縱貫線或海域,均無上述情形。

 遙想明朝滅亡後的南明末期、荷蘭人撤台未久之際,這一佔地數十甲的荒蕪之地能夠變成今日的田園或工廠用地,應係當時寧靖王與所帶領的佃農合力拓荒開創的結果(相傳當時的荒地無人開墾,設若有人在荒地上立一塊磚頭就變成私地!)寧靖王這種拓荒墾植精神,雖不能與其先祖明太祖朱元璋建立明朝後的總體農業開發相提並論(六年多前我到安徽鳳陽參加兩岸職教研討會時,除趁機攀爬黃山、觀賞當地花鼓表演外,曾參拜朱元璋稱帝前當和尚的皇覺寺並謁陵)。但對竹滬而言卻是功不可沒,特別是他最後還把開拓的田園分賞佃農。

 從竹滬歷代村(里)民對寧靖王在1663-1683年間帶領屯田與賞田的情懷、緬懷,乃至建廟、修補、改建及克服困苦堅定不移的祭祀活動,可知這個村莊事實上也傳承了寧靖王及其五妃留給世人的忠義精神。
 

Related Imag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