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身為什麼難得?

黃 惇 勝 撰文
2015-02-03

 清朝德森老和尚法語:「人身難得今已得,佛法難聞今已聞;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待何生度此身。」這說明了人身的意義。  

 人身為什麼難得?首先與我們生前的歷史因素有關,試舉一例。我父親出世前是雙胞胎之一,但以當時的醫療知識,我祖母甚至連產婆都不知道孕婦身懷雙胞胎,結果我父親被生下之際,就是他雙胞胎弟弟陣亡在娘胎之時,我父親的系列子孫都因為父親生在前面才得人身。

 其次與我們得人身之後的內部環境因素有關。我們的身體是由頭頸部、肢體、軀幹、內臟及相關系統所組合,每一部分再由細胞所構成。這個結構告訴我們,人身並無主體性,結構中的大小單元或系統一旦發生機能問題,都有可能讓人身消失。這種情形對生病住院、聽取醫生檢驗報告的人來說,感受應特別深刻。

 再其次與我們得人身之後的外部環境因素有關。人身在它所處的環境中,不管是靜態或動態,有時候並不是它的不謹慎,但卻可能因為一場大地震、碰到酒醉開車、鄰居粗心引發火災、疲勞司機造成交通事故、國際戰爭、社會動亂、傳染病等,突然之間消失了! 

 以上所列三個因素顯示了人身的「不可為」、「不可抗」、及「不可測」的特性。換句話說,我們都在不可為、不可抗、及不可測的最大公約數下,好不容易才得現在的人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