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虛心坦懷到立體資訊

黃 惇 勝 撰文
2022-09-01

由虛心坦懷到立體資訊 川喜田二郎(Kawakita Jiro,1920-2009)所創始的KJ法被譽為是貢獻人類創造性的方法(西堀榮三郎,「透過KJ法邁向創造之道」,1986)。關於這一點,從狹義KJ法中的情報卡片化與卡片群島化已可顯露無遺;而從KJ法技術本質的「虛心坦懷」與「立體資訊」(西堀榮三郎,同上)來看,亦可一目了然。

 所謂虛心坦懷,簡單的說就是放開心胸接納大自然等所呈現的規律與客觀萬象;反過來講,就是排除或至少降低我觀、我所、我執與我慢心。這對創造的取材,包括觀察、實驗、調查、訪談、討論、閱讀、傾聽、感受、聯(連)想、想像、類比、創思、直觀、推理、判斷等,具有重大意義。因為取材如果背離事實,即使素材的處理方法再嚴謹,也無濟於結論的生產性發現或發想。

 所謂立體資訊,就是素材組合除了秉持上述虛心坦懷外,不是根據文字、數字或事象的表面意思,也不是根據素材間流程或因果的線型關係。進一步而言,產出結果不是因素材間線型關係組合而成的線狀圖或平面圖,由虛心坦懷到立體資訊反而是素材間非線型思考統合結果的大中小群組,有如主題世界城市內林立的高低大樓,這就是資料由下往上逐層統合後的立體資訊了!。

 若就虛心坦懷與立體資訊屬性而言,前者較接近「無我」境界,不但是取材的根基,也是素材統合的準繩;後者則較接近「頓悟」境界,以卡片文義為主的素材經多層次的標題製作統合,就是一種多層次的頓悟螺旋,最終會導出主題世界的大頓悟或大發現,其過程宛如禪宗六祖惠能大師所述的「頓悟花情已,菩提果自成」。

 綜上所述,KJ法由虛心坦懷到立體資訊的創造過程,展現了無我與統合頓悟的精神,其情境頗有佛法金剛經所述的「應無所住而生其心」之妙!

Related Imag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