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J法的因緣與因果觀

黃 惇 勝  撰文
2017-12-01

 KJ法創始人川喜田二郎(1920-2009)曾表示KJ法混有佛教的芬芳,又提到該法在某種意義是佛教的技術化(1981)。佛法義理精深博大,所謂佛教的芬芳只可意會,難以言傳。本文僅針對KJ法為佛教的技術化一節,試從實務角度略述KJ法的因緣與因果觀。

 KJ法基本操作要領為「一念一卡」(一個觀念性文義記載在一張小卡片上)及「直觀統合」(依複數文義卡片之親近感直覺地加以統合)。就前者而言,文義可能來自靈感、創意、構思、想像、觀察、傾聽、連想、閱讀、問卷、面談、開會等,此即為「因」;就後者而言,統合的前提須有親近感的文義卡片,才能彼此形成配對(或隊),此即為「緣」。當然緣起性空,代表統合結果的標題卡又變成新的一念一卡,如此循環發展,展現了KJ法的因緣觀。

 依KJ法操作原理,在上述小、中、大等各層次直觀統合過程中,文意卡片之間的統合及統合之後的標題卡製作,是不容有推理等因果觀念或據以操作的;否則就無創造性可言。然而當眾多散亂原始文意卡片被逐層統合成最終10個以下的各類群島(含單張文義卡片)時,基於實務應用的需要就可能使用相關符號,將最後群島意旨排列成因果關聯圖,此即為KJ法的因果觀展現。

 但上述因果觀的展現,並不以一張KJ圖解為限。因為KJ法運作尚有針對同樣主題不斷反覆或循序精進的累積KJ法,其中精進式累積KJ法有2回合(判斷-決行)、3回合(What-Why-How)、4回合(狀況評估-問題探討-決策探討-潛在問題探討)及6回合(問題提起-現狀掌握-本質追求-構想計畫-具體對策-步驟化)等(黃惇勝,1995);反覆式累積KJ法則視需要並無回合數的限制。無論何種累積KJ法,回合與回合之間必然具有因果關係,這當然也是KJ法因果觀的展現。

 綜上所論,透過一回合KJ法及累積KJ法的操作要領及實施過程,大致可以相當程度地詮釋佛教的因緣論與因果論。難怪川喜田二郎會說KJ法在某種意義是佛教的技術化了!

Related Imag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