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一 義

黃 惇 勝 撰文
2021-03-02

 佛法金剛般若波羅蜜經(下稱金剛經)第二品善現啟請分須菩提向佛發問:云何應住?云何降伏其心?…,佛答說:應如是住,如是降伏其心;…。但到了第四品妙行無住分佛又說:菩薩於法,應無所住,行於布施,…。既然應住,為何又應無所住?

 另般若波羅密多心經(下稱心經)開頭說: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密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其後又說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既然五蘊皆空,何以又諸法空相? 前空與後空有何不同?

 其實釋迦摩尼佛十大弟子之一、以多聞第一見稱的阿難,也有類似疑問。大佛頂首楞嚴經阿難白佛言:「世尊!必妙覺性,非因非緣,世尊云何常與比丘宣說:『見性具四種緣?所謂因空、因明、因心、因眼。』是義云何?」佛則言:「阿難!我說世間,諸因緣相,非第一義。…」據此,妙覺性是第一義,見性則非第一義。

 由上類推,金剛經所謂的應住是第一義,應無所住則非第一義;心經諸法空相的空是第一義,五蘊皆空的空則非第一義。進一步而言,六祖壇經所謂的彼岸是第一義,此岸則非第一義;而六祖惠能悟道靈機的「應無所住而生其心」的心是第一義,無所住則非第一義。

 那麼,什麼叫做第一義?第一義是至高無上圓滿究竟的真理。簡言之,就是真空、實相、自性、如來藏或所謂彼岸等的同義詞。由非第一義到第一義的探索就是修行。

Related Imag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