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薪困境
黃 惇 勝 撰文
2018-01-02
前不久應邀參加了政府機關主辦的改善勞工低薪困境諮詢會議;因為最新統計資料顯示,國內薪資分布往較低薪方向移動,低薪問題有惡化趨勢,其中又以21到30歲的人在各年齡層中占比最高。
低薪問題頗為複雜,難怪各有苦水!根據OECD(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對低薪族所下定義,台灣低薪族門檻大約落在新台幣22,000到23,000元之間。站在勞工立場,此一薪資雖略高於勞動基準法所規定基本工資(2018.1.1開始每月調高為22,000元),但以目前的物價水準確實難以應付生活所需,遑論結婚生子、養家育兒了!
站在企業立場,薪酬本來就是公司治理與風險管理的重要環節,低薪並非雇主所樂見。但調薪必須考量經營成本、尊重市場機能,否則企業都無法永續經營了!如何調高薪資?而受薪者也不能景氣好薪資高樂觀其成、景氣差薪資低就難以接受!
站在政府立場,國民生存權為憲法所保障,讓人民安定生活責無旁貸。只是雖已逐步調升基本工資,卻仍無法解決低薪問題;雖已不斷鼓勵、獎勵雇主為勞工調薪,效果卻仍有限。在此情況之下,乃見仁見智地有最低基本工資之外另訂低薪勞工標準的議論。
平心而論,克服低薪困境必須勞工、企業及政府三方共同努力。勞工要在工作崗位上敬業、動腦達標;企業要在經營策略上不斷創新突破、做大潤餅;政府要在政策上創造經濟發展優勢環境。唯有形成勞資政「金三角」,並進一步有效設計運作,才有可能跳脫低薪惡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