龜 山 島 風 情

黃 惇 勝 撰文
2013-06-10

 到龜山島這樣的小島並不簡單。首先要配合開放季節,其次要申請通過,接著要抽籤抽中,再來要天氣、海象好,最後還要避免暈船。上個月我在朋友的慫恿之下,居然連闖五關順利成行了!

 遊龜山島可以欣賞龜山朝日、龜岩翘壁、海底溫泉等所謂的龜山八景,體驗島上401高地,幽思已成為廢墟的教育、軍事等設施,也可以乘坐遊艇環島觀看鯨豚、候鳥、海蝕洞、硫氣孔及其他動植物生態與海洋資源;在不同的位置、氣候、及潮汐下觀賞這座活火山島,就越發有不同的景觀變化;而龜山島的形成也充滿了民間傳說故事。這些或許就是遊客迷上龜山島的理由。 

 然而面對這個面積不到3平方公里、在西元1820到1975年間曾有人定居、而且後來是隸屬宜蘭縣頭城鄉擁有百餘戶人家的「龜山里」,目前卻淪為廢墟的無人島,連觀世音菩薩巨像都要暴露於山腳下,難免讓人有一種不勝唏噓的感覺。  

 是什麼原因造成龜山島「遷村」?是什麼背景讓這些世居小島155年的後代居民願意離開他們的故鄉?聽起來因素很多,但最重要的一點應該就是產業環境的變化。簡單的說,島民定居後以捕魚為生的產業逐漸無法維持家計,加上天災事變,生活日益艱苦,造成人口外流、子女教育、婚姻等問題,最後才不得不有遷村的意願及行動。

 龜山島漁村的興亡歷史給了我這樣的啟示:當「魚」與「熊掌」不可兼得時,經濟發展要比好山好水來得重要。捕魚產業是真正讓這個島有人定居的重要理由,而這個產業的沒落也是真正造成居民不得不離開故鄉的重要原因。除非能夠發展經濟,針對時趨開創具龜山島特色的觀光產業、並把捕魚技術升級,這個迷人的島不會再有人願意回來或前來定居了。 

Related Imag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