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浮宮傳來的神藝

黃 惇 勝 撰文
2012-02-01

 農曆過年在陰雨綿綿的氣氛下,與家人参觀了故宮博物院的《西方神話與傳說─羅浮宮珍藏展》。所謂「內行看門道,外行看熱鬧」,對我這個藝術門外漢而言,這些以古希臘神話為主的歷代繪畫、雕塑、陶器等展示之所以引人入勝,與其說是藝術品本身的風格、技巧、構圖、色彩等,不如說是藝術品背後所蘊涵的神話。

 

 上圖是我的心得整理。我第一個感到好奇的是:西元前8世紀述說世界源起的《伊里亞德》、《奧德賽》及《眾神系譜》3部史詩所組成的最古老神話到底從何而來?神話雖不是「發明」,不是「幻想」,但也很難說不是一種「虛虛實實」;神話或許比較像一種創造,創造物必須歷經素材及組合兩個要素途徑才能形成。希臘神話的創造素材可能包括天空、雲彩、星辰、穹蒼、山河、大地、海洋、人物、動物、植物、礦物等,其取材途徑可能包括觀察、連想、類比、冥想或想像;而神話故事或許就是上述素材的線型或非線型組合,包括「半人半神」、「長翅膀的嬰兒」、「與天空融和為一的奧林帕斯山眾神居所」、「乘著一片白雲」、「騎著半馬半鷹的有翅怪獸」、乃至「逃過父親吞食的宙斯組織宇宙」、「化為石頭的法力」、「海妖享用女子」、「眾神的變形與化身」、「眾神的情慾糾葛」、「英雄史詩」等等,這些組合真是運用之妙存乎一心。

 第二個感到好奇的是:神話為什麼可以源源不斷地創造出如此豐富的優質繪畫、雕塑、陶器乃至歌劇、音樂等藝術?基於上述創造觀,我想到的可能要因在於神話經過創造性取材、巧妙組合之後,又變成另一層次的創造性素材,而這個素材又與其他素材巧妙組合,如此持續累積成了從古到今的各種藝術。至於神話作為原始創造性素材的奇特有效性,可能在於它觸及了人們對生命未知而想知的部分,也可能在於它虛虛實實的本質讓人樂於接受。

 第三個感到好奇的是:神話為什麼可以影響到人們的思想、文化與生活?它的途徑是否必須經過藝術?如上心得整理圖示,我認為史詩、詩歌、藝術、思想、文化與生活之間存有流程或因果關係,但神話影響人類思想、文化與生活的「中介因素」除了非語文性的藝術外,尚有語文本身的傳遞作用,加上語文是思考的統治者、而思考又是行動的指揮者。此或許可以解釋「天公」、「天庭地府」、「媽祖」、「土地公」、「海龍王」、「仙女下凡」、「八仙過海」等這些屬於台灣的神話,雖然相對較無類似西方的持續多元藝術串連,卻也影響了我們的思想、文化與生活。

 綜合而言,史詩比較接近神話情境的語文敘述,詩歌比較接近以史詩為靈感泉源的語文創造物,藝術則比較接近以史詩及詩歌為靈感泉源的非語文創造物,而當神話透過語文或藝術中介變成一種思想或文化時,自然會影響到真實的生活。

Related Images: